首页 > 诸国志 > 第358章 夏朝举兵

我的书架

第358章 夏朝举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却说冉锓败得诸国联谊之兵,心中便开始新的未雨绸缪。
虽然他不知道诸国请愿夏朝的动静,但以局势的分析他却非常的清楚。那就是伴随着中原南境局势的变化,身处在北方的夏朝绝对不会令靖国有做大独霸一方的风险。如今战事连连,而靖国的屡次告捷无疑已经彻底威胁到了身处在中原北境的夏朝。在冉锓看来,夏朝早晚都是要举兵的。而这个强敌,或许才是如今自己真正应该应付的对手。
赢暨道:“将军这般安排,末将已然晓得了。然而为保万全,您看是不是我们诸事同时进行。末将负责后方武功山督运辎重,而大元帅则负责攻取南邵王都。夏朝就算来攻,想必也需要时间准备的。届时如果大元帅已经袭取了南邵,无疑也可以避免夏朝和诸国的合力抗衡呢?”
冉锓摇头,言道:“南邵王都固若金汤,只恐一时难以攻取。更兼前番我军莅临大战,如今急需休养。眼下聊城虽然已经在我军的掌控之中,但城郭却因为之前的多日攻拨而造成如今的防御骤减。我军若在此时先取南邵,只恐还未攻下城郭夏朝便先到了。届时辎重未及、城郭又不坚固、部下人马还精疲力竭,只怕才会反受诸国制约。此为冒险之道,为将者所不为。与其使我大军涉险如此,倒不如稳妥处事。诸国之兵,实力之前我已见过。临场用兵,绝非我的对手。如今夏朝,便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夏朝若灭,诸国便再无战心。届时南邵王都虽然固若金汤,相比诸国也会不战而降。既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法,我军又何必非要强攻自损不可呢?”
赢暨顿悟,以此拜服。于是便依冉锓之计行事,自然不在话下。
放下靖国这边如何安排不说,单道诸国联合大军退入南邵主城之后,便按照崇楼早先拟定的战略予以行事。众人合力,坚守壁垒日夜巡防,却始终不见冉锓打算用兵的动作。后探马来报,言冉锓尽调后方辎重于辽城。部下诸将闻讯,便有外出截获之意。崇楼与司马信、卫郓作出商议,三人一致都认为这是冉锓的诱敌之计。毕竟武工山没有受到任何的威胁,却调辎重来辽城做什么的?
他们哪里知道冉锓未雨绸缪般的洞悉能力?更兼前番临场用兵,若无裴炎肇,只怕所有人全都要被冉锓一锅端了。如今冉锓大军尽屯辽城之内,眼下坚守等待夏朝的援军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决计。
三人由此达成共识,遂传令全军只以坚守,不可轻易而出。于是冉锓成功尽调后方辎重于辽城,更加修补城池壁垒,以为后事所用。
放下诸国之事暂且不提,单道前番使者依命前往昌邑报信。裴寅婴闻得前线奏报,自知冉锓所率靖国之兵无往不利、诸国连连败退之事。为了大局考虑,最终身为王主的他接纳了身为大元帅卫郓的计划,以此派遣使者前往夏国求援。
使者飞马直奔夏朝之时,司马信以及崇楼诸国之兵以为冉锓再度所败。非但辽城失守,即便是诸国联军也被冉锓一国之力大为损耗。吕戌收到昌邑信使奏报的消息之后,前线诸事也由此报来。吕戌心中大惊之余,更为此事在国中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决定,亲自出征援助南境诸国以此遏制靖国锋芒。
决断既定,然而朝中元老对于此番出征之人,却仍旧有所异议。
依照元老们的意见,自是不希望吕戌亲自挂帅的。但吕戌的见解也十分明白,那就是如今国中军将,除了身为王主的自己之外,无一人能够担此重任。国中老臣由此再度请见,望调北境抵御狼族的石毅急归。更以石毅所率之兵,以此抗击南境靖国。
吕戌闻听此见,对此并不认同。
一者,石毅所率尽在北境。如若调回,只恐时间有所不足。而南境之势日新月异,根本容不得那么多的时间就此耽搁。二者,石毅纵然可归,然而北境狼族却始终为心腹大患。虽然在前番狼族南征被夏朝尽败,身为主帅的驼陀与大王子雷格尔全都尽数殒命。然而也正因为此,狼族始终都有复仇之心。只是碍于石毅所率之兵的阻隔,故而未敢轻进罢了。如今若撤石毅归于夏都,更使其以此援助南境,北地防御必然空虚。倘若狼族伺机而动,只恐夏朝新得并且如今方自治理稍有起效的北京三地也会有陷落的风险。
对于狼族的提防,吕戌从来没有过一刻松懈。
在他的眼中,虽然驼陀在上一次的南征中被夏朝覆灭的确是除去了夏朝的一块心病。然而身为狼族女将的郭不疑如今已经继承了驼陀大元帅的位置,而论及能力,她目下的无当飞军更加不容小视。一旦临场易将,夏朝北境之地必然因此遭祸,故而吕戌对此见解不允。
闻听吕戌决断,国中长老复道:“王上此番决议不用外将亲征,涉险未必过大。国中虽有新招之兵,奈何未加过多训练。若临场对敌,只恐经验不足。另王上亲征而去,虽可充当主帅,但毕竟国中缺乏良将辅佐。诸国表面联盟,未必没有异心。一旦有变,只恐御敌不及。”
吕戌道:“此番南境兵戈,全在靖国。诸国联谊破敌,势在必行。若彼此见疑,大事难成。纵然异心,亦当先退强敌。孤既为夏国王主,便当谨记先王教诲。今南国有难,靖国做大。若不遏制,早晚必为心腹之患。孤为王主,理当为我大夏基业而战。岂有因兵戈战事,而因此怯懦之理?国中兵将纵然缺乏实战经验,此番事态紧急,却也不得不用。今孤意已决,誓与诸国联合挫败靖国图霸之野心。纵使联谊诸国存在异心,此番亦当亲往驱赴。”
一语言毕,就此传令。便在国中整顿军马,准备克日而发南境而去。
吕戌既选择起兵,便早有探马报入南境之国之中。闻听吕戌亲自统军而来,国卫府诸将不禁大喜。夏军既到南邵王都,卫郓、崇楼与司马信三国诸将,便亲自出城相迎。
吕戌虽然身为王主,此番却也对三国诸将倍加礼敬。众人以此入城合谋,便合兵一处准备一同对抗冉锓。
夏朝既有举动,元国也得到了相应的消息。
吾梓须闻听吕戌亲自率军而来,心中只做叹息。他原本的想法是要借助中庸人马帮助元朝共图灭靖,却不想靖国上将军冉锓如此强悍。尽败三国之兵的同时,居然也迫使崇楼等人不得不选择放弃辽城退以自守。最终的结果,还是要大夏亲自出兵。吾梓须以此回想曾经吕戌密信中之言,方自悔恨自己当初轻视靖国冉锓的自负决断。为了不引起元国对于自己身份的见疑,他亲自便入内廷朝见元主伯牯,并以请罪为名向伯牯讨得令箭。他知道吕戌国中无将可用,故而此番欲以王主伯牯之令命自己国卫府的手下众人暂且听命于夏主吕戌。毕竟对抗冉锓这样的对手,想要击败他如今就只有合诸王之力并且团结一心才有胜利的可能性。
对于吾梓须的请罪和建议,伯牯表示了谅解与认同。为了一同抗击靖国的图霸之业,伯牯亲自传下诏命,使元国国卫府诸将全力配合夏主吕戌的一切行动、不得有违。
这正是“猛虎逞凶君无策,唯有群起引蛟龙”。预知吕戌决计怎样,冉锓又当以何抗拒诸国?且看下文。
sitemap